- 多年专注木结构生产 设计 安装
源于自然的灵感 缔结自然的绿色
成都木结构房屋公司从一个故事来分析行业。
曾经,村里没路,赵志才买了摩托车只能抬回家,杨水芬一家十几口人挤在破落狭小的泥砖房里,下园村村集体年收入只有5000元;如今,在广东省军区各单位的“双到”扶贫下,赵志才住进了“别墅小区”,残疾的杨水芬靠出租新房的店铺就可营生,下园村集体年收入向20万元迈进,村里走出的大学生也自愿回村工作……历时一周,记者深入走访这几个位于韶关乳源、茂名茂港和湛江徐闻的曾经的贫困村,感受着扶贫开发“双到”工作给这些曾经的穷村和空心村带来的巨大变化。
位于韶关市乳源县的水源宫村,是一个瑶族自然村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赵志才和其他村民从深山瑶寨中迁移到此。由于经济落后,村寨的房屋多为低矮、潮湿、阴暗、残旧的泥砖瓦房或树皮木棚,村里更是没有一条像样的村道。
“前年,我儿子打工买了个摩托车,到了村口没有路走,只能找几个人抬到屋门口。”64岁的赵志才回忆。糟糕的村寨环境,不但严重影响村民的健康生活,更要紧的是,没有老板愿意来此开发当地丰富的资源,村民们的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。
广东省军区在对水源宫村进行多次调查后认为,第一紧要的是改变“脏、乱、差”的村寨环境。
“听说要把整个村子推掉,重建一个水源宫,开始都不敢相信。”村长赵才顺说。
仅过了半年,去年11月30日,修得有如木制别墅小区一般的瑶家新村落成,当地92户村民都搬进了新房,村容也变得整洁卫生。如今已经有外地老板开始投资建设养猪场和生态农业旅游项目。
给残疾家庭建带铺新房
杨水芬和丈夫都是残疾人,以前,亲戚几家十几口人就挤住在60平方米不到的木屋设计里。由于两夫妻都没有劳动力,孩子上学的学费曾让他们一筹莫展。
2010年,茂名军分区来到位于茂名市茂港区的坡园居委会,进行开发扶贫。
坡园居委会下辖7个自然村,人口较多,因此军分区决定对居委会农贸市场进行扩建,使档口达到160多个,让更多的农民入市卖菜。扩建工程完工后,有效解决了30多个村民就业问题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,杨水芬一家的生计问题也得到了解决。
记者在杨水芬的新家看到,这栋一楼一底的新房,宽敞、整洁,只住着杨水芬一家四口人。“房子是部队帮我修的,还修了一个门面。”杨水芬说。这个门面租给了一家木屋价格,杨水芬每个月可以收到700块钱的租金,基本生活有保障了。军分区还为她老公找到建筑小工的活路,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。
梁位捷是湛江市徐闻县前山镇下园村一位大学生,大学毕业后,他宁愿在外面低工资混着也不愿回家,因为下园村实在是太穷了。“当时村集体年收入才5000块钱,实在没办法。”下园村支书李茂通介绍说,许多村民远赴他处打工,村子几乎成了空心村。
湛江军分区投资建起了碾米厂,捐赠了耕田拖拉机,不但租给本村村民,其他村的人也慕名前来。慢慢地,村集体的年收入从5000元飞跃到了50000元。
去年,梁位捷回到了他出生的下园村,当上了村支部副书记。
实际的例子,更能证实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。